RSS

#8 Nov 4 - Studies on Translation Theories

#8 Nov 4 譚載喜〈翻譯學必須重視中西譯論比較〉《譯學英華》(2005): 32-42; Lynne Long, ‘History and Translation,’ in Kuhiwczak & Littau

1 意見:

charlotte wu 提到...

在〈翻譯學必須重視中西譯論比較研究〉的這篇文章中,我覺得很有趣的部分在於文化差異在不同脈絡下造成不同的影響。課堂後,我想到一個問題。在中西文化下,同樣有宗教典籍的翻譯(聖經、佛經)。而且這兩種典籍的翻譯,的確也催化了兩個文化脈絡下的翻譯活動與探討。但為什麼聖經的翻譯可以持續對西方翻譯的發展有所影響(雖然期間有盛有衰),而佛經的翻譯的影響力卻不如聖經來的持續。這是否與歐洲曾經經歷過政教合一的政治脈絡有關呢? 這個問題也讓我想到Lynne Long 所提到的 ‘translation history’是「翻譯理論的歷史以及其與文學和社會潮流交互作用的總合」這樣的概念。就上述提到的聖經翻譯而言,我看到了一個新的思考點。那就是,如果我們以聖經翻譯當作出發點,把聖經當作中心,那麼看起來似乎聖經的翻譯一直在對翻譯理論發揮影響。但實際上,在歷史的發展上,我想聖經也許不是被當作一個絕對中心點。而是一個社會在某個階段附加其價值觀的對象。例如拉丁文在當時所代表的知識份子的象徵,那麼以拉丁文翻譯的聖經不只是一本經典,而是一個社群的圍籬。又或者是以各地方言譯出的聖經,它背後更大的意涵則在於興起的民族自覺。就這個層面而言,我想,不僅僅是所謂籠統的「中」、「西」文化,是一個相當模糊的概念。就連所謂的「聖經翻譯」也有多重的內涵,而不再只是一個original,傳遞訊息到各種copy上。聖經本身,也可能是某種意識形態的copy。這促使我想到,翻譯應該要脫離被當作一個「客觀個體」或「產品」的概念。而應該被視為一個動態的,因應不同脈絡而實現的觀點。

張貼留言